您还未登陆,请您 【登陆】 或 【注册
站内搜索
联系方式
  • 电话:024-81249009
  • 传真:
  • 邮箱:admin
  • 地址: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海路28号,沈阳中关村创新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 › 详细内容 辽宁:慢病患者优先享受家庭医生签约

辽宁:慢病患者优先享受家庭医生签约

摘要:到2025年,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,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。将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内容,将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。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、检验结果互认。优先对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。
到2025年,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,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。将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内容,将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。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、检验结果互认。优先对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。
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辽宁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(2017-2025年)》,提出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等目标。
到2020年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较2015年降10%
《规划》提出,到2020年,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,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,力争30-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%。到2025年,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,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,力争30-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%。
到2020年,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60%,2025年达到70%,开展以"三减三健"(减盐、减油、减糖、健康口腔、健康体重、健康骨骼)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,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,大力推广传统养生健身方法。
口腔检查纳入常规体检
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提供血糖血脂检测、口腔预防保健、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。逐步将临床可诊断、治疗有手段、群众可接受、国家能负担的疾病筛检技术列为公共卫生措施。加强健康体检规范化管理,将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内容,将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。健全学生健康体检制度,将儿童口腔检查纳入学校常规体检内容。
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开展超重肥胖、血压血糖升高、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。加大儿童口腔常见病干预力度,实施局部用氟、窝沟封闭等措施,降低12岁儿童患龋率。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,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常见慢性病、口腔疾病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干预。
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、检验结果互认
优先对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积极推进慢性病患者的分级诊疗,形成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上下联动、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,健全预防-治疗-康复-长期护理服务链,逐步实现不同级别、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。
推进居民健康卡在慢病管理中的全程应用。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,规范诊疗行为,优化诊疗流程,努力缩短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到就诊有效处理的时间,推广应用癌症个体化规范治疗方案。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、检验结果互认。
老年慢性病患者由家庭医生开长期药方
《规划》提出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,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。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患慢性病城乡低保对象、特困人员实施医疗救助。
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采购目录统一、按规定比例全部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,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,发挥社会药店在基层的药品供应保障作用。老年慢性病患者由家庭签约医生开具慢性病长期药品处方,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和作用。
实施环境、食物与健康的风险评估与预警
在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提高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程度和利用率。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、调查、风险评估制度,降低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。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,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。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,增加老年病床数量。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。
建立健全重点慢性病、死因监测、肿瘤登记等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信息网络报告机制。加强水、土壤、空气等环境介质和工作场所等环境质量监测,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,逐步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纵向报告和横向交换,动态实施环境、食物等因素与健康的风险评估与预警。
到2025年,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,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。将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内容,将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。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、检验结果互认。优先对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。
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辽宁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(2017-2025年)》,提出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等目标。
到2020年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较2015年降10%
《规划》提出,到2020年,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,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,力争30-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%。到2025年,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,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,力争30-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%。
到2020年,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60%,2025年达到70%,开展以"三减三健"(减盐、减油、减糖、健康口腔、健康体重、健康骨骼)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,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,大力推广传统养生健身方法。
口腔检查纳入常规体检
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提供血糖血脂检测、口腔预防保健、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。逐步将临床可诊断、治疗有手段、群众可接受、国家能负担的疾病筛检技术列为公共卫生措施。加强健康体检规范化管理,将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内容,将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。健全学生健康体检制度,将儿童口腔检查纳入学校常规体检内容。
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开展超重肥胖、血压血糖升高、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。加大儿童口腔常见病干预力度,实施局部用氟、窝沟封闭等措施,降低12岁儿童患龋率。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,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常见慢性病、口腔疾病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干预。
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、检验结果互认
优先对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积极推进慢性病患者的分级诊疗,形成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上下联动、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,健全预防-治疗-康复-长期护理服务链,逐步实现不同级别、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。
推进居民健康卡在慢病管理中的全程应用。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,规范诊疗行为,优化诊疗流程,努力缩短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到就诊有效处理的时间,推广应用癌症个体化规范治疗方案。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、检验结果互认。
老年慢性病患者由家庭医生开长期药方
《规划》提出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,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。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患慢性病城乡低保对象、特困人员实施医疗救助。
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采购目录统一、按规定比例全部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,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,发挥社会药店在基层的药品供应保障作用。老年慢性病患者由家庭签约医生开具慢性病长期药品处方,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和作用。
实施环境、食物与健康的风险评估与预警

在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提高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程度和利用率。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、调查、风险评估制度,降低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。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,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。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,增加老年病床数量。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。
建立健全重点慢性病、死因监测、肿瘤登记等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信息网络报告机制。加强水、土壤、空气等环境介质和工作场所等环境质量监测,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,逐步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纵向报告和横向交换,动态实施环境、食物等因素与健康的风险评估与预警。
【所属栏目:健康公益】    【查看次数:2826次】    【发布时间:2017年8月15日】